磁悬浮轴承(Magnetic Bearing)是利用磁力作用将转子悬浮于空中,使转子与
定子之间没有机械接触。其原理是磁感应线与磁浮线成垂直, 轴芯与磁浮线是平 行的,所以转子的重量就固定在运转的轨道上, 利用几乎是无负载的轴芯往反磁 浮线方向顶撑,形成整个转子悬空,在固定运转轨道上。与传统的滚珠轴承、滑
1937年,Kenp er申请了第一个磁悬浮 技术专利,他认为要使铁磁体实现稳定的磁 悬浮,必须根据物体的悬浮状态不断的调节 磁场力的大小,即采用可控电磁铁才能实现,这一思想成为以后开展磁悬浮列车和磁悬浮 轴承研究的主导思想。伴随着现代控制理论
和电子技术的飞跃发展,本世纪60年代中期 对磁悬浮技术的研究跃上了一个新台阶Hale Waihona Puke Baidu英
磁悬浮轴承是一个复杂的机电耦合系 统。在早期的研究过程中,它由机械系统和 控
摘要:阐述了电磁轴承的基础原理及该种轴承的发展,对国内国外电磁轴承的技术探讨研究和应用水平做了详 细的比较,调研了电磁轴承在鼓风机上的应用情况,尤其结合企业的真实的情况,得出电磁悬浮轴承完全具备
利用磁力使物体处于无接触悬浮状态的 设想由来已久,但实现起来并不是特别容易。早在
1842年,Ea rn show就证明:单靠永久磁体是 不能将一个铁磁体在所有6个自由度上都保
持在自由稳定的悬浮状态的.然而,真正意义 上的磁悬浮研究是从本世纪初的利用电磁相 吸原理的悬浮车辆研究开始的。
流变化使转子回到基准位置;功率放大器:其 作用是向电磁铁提供产生 电磁力所需的电流。
磁悬浮轴承工作的基础原理:通过位置 传感器检验测试转子的轴偏差信号,将该信号送 入控制器,通过功率放大器控制电磁铁中的 电流,由此产生电磁力的变化使转子悬浮于 规定的位置。
磁悬浮轴承可以按磁悬浮方式和结构等 多种方法来分类,有很多类型。按悬浮方式可 分为主动式和被动式;按结构可分为立式、卧 式、内转子型和外转子型;按作用力可分为吸 引式和排斥式;按接触方式可分为完全非接
动轴承以及油膜轴承相比,磁轴承不存在机械接触,转子可以运行到很高的转速, 具有机械磨损小、能耗低、噪声小、寿命长、无需润滑、无油污染等优点,特别 适用于高速、真空、超净等特殊环境中。磁悬浮事实上只是一种辅助功能,并非 是独立的轴承形式,具体应用还得配合其它的轴承形式, 例如磁悬浮滚珠轴承、 磁悬浮含油轴承、磁悬浮汽化轴承等等。这项技术并没有正真获得欧美国家的认可。
个领域。美国在1983年11月搭载于航天飞 机上的欧洲空间试验仓里采用了磁悬浮轴承 真空泵;日本将磁悬浮轴承列为80年代新的 加工技术之一,1984年,S2M公司与日本精 工电子工业公司联合成立了日本电磁轴承公 司,在日本生产、销售涡轮 分子泵和机床电磁 主轴等。经过30多年的发展,磁悬浮轴承在 国外的应用场合逐步扩大,从应用角度看,在非常快速地旋转和相关高精度的应用场合磁悬浮 轴承具有极大的优势并已慢慢的变成为应用研究 的主流。
结构如图1,推力轴承结构如图2),通常它们 都是由铁磁叠片构成的。 转子叠片装在轴 径
控制管理系统指控制转子位置的电气系统,简单的控制系统由传感器、控制器和功率放
大器组成(如图3)。传感器:即检测元件,是 磁悬浮轴承的重要组成部分,位置传感器用 于检测转子的偏移情况,速度传感器用于检 测转子的运动速度;控制器:是个整个磁悬浮 轴承的核心,其性能决定了磁悬浮轴承的好 坏,其作用是对传感器检验测试到的位置偏差信号 进行适度的运算,使得转子有高精度的定位,在外力的干扰作用下能通过迅速而恰当的电
触型和部分接触型;按电磁铁类型可分为超 导式、交流控制式和直流控制式•目前,在磁 悬浮轴承研究领域主要以主动的直流控制式 磁悬浮轴承为研究对象.图4为主动的直流 控制式磁悬浮轴承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需要指出的是:与主动磁悬浮轴承相比 被动磁悬浮轴承具有 系统设计简单,并在无 控制环节的情况下即可稳定.但是它不能产 生阻尼,亦即缺少像机械阻尼或像主动轴承 那样的附加手段,因此这个系统的稳定域是 很小的,外界干扰的小变化也会使它趋于不 稳定
国、日本、 德国都相继开展了对磁悬浮列车的 研究。磁悬浮轴承的研究是磁悬浮技术发展 并向应用方向转化的一个重要实例。据有关
资料记载:1969年,法国军部科研实验室(L RBA)开始对磁悬浮轴承的研究;1972年,将第一个磁悬浮轴承用于卫星导向轮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