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挽狂澜的共和国领袖,世界无产阶级的精神导师,为了见这名当代伟人,美国总统尼克松的女儿朱莉,不惜远赴重洋,与丈夫一起来到这个伟大的国家。
可三年时间过去,朱莉已不再是身份尊贵的总统女儿,她的地位已一落千丈,此次出行访问中国,她只能作为一名平民了。
那么她实现心愿了吗?作为一名普通的外国平民,在得到毛主席的召见时,她又向这位领袖提出了什么要求呢?
在被誉为“世界最安全的住宅之一”的白宫内,美国总统尼克松正和一家人在共进晚餐。
看着桌子上那些诱人的食物,他的二女儿朱莉迫不及待地动起了刀叉,开始大快朵颐,全然没注意到父亲和母亲的“怪异举动”。
直到丈夫戴维用眼神示意她看看总统夫妇后,她才注意到父母亲都还没开始吃,只是在把弄着手里的东西——筷子。
见此情形,朱莉眉头一皱,不解地问道:“爸爸,你和妈妈在干什么?为什么拿着双筷子?”
尼克松神秘地没有明说他为何开始用筷子,何况此时他也忙得很,根本没工夫搭理朱莉,只说了句:“没什么,我和你妈妈最近喜欢上了中国菜,就想试试用筷子吃饭。”
夫人帕特无奈地向女儿和丈夫表示,虽然筷子是世界上构造最简单的东西,但是用起来却是最难的。
朱莉十分疑惑,却也没说什么,只当是他们的一时兴起。直到下个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的消息,引爆全球时,朱莉才直到那天他们为何努力尝试用筷子吃饭。
朱莉对父亲能推动两个大国破冰重交,改变世界格局,感到很自豪,同时,这也深深的影响了她,让这个本对亚洲文化都感兴趣的西方姑娘,也开始关注中国。
1974年,震惊世界的“水门事件”被记者爆出,面对外界的指控,尼克松为了平息事态,只好引咎辞职,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在位期间,主动辞职的总统。
虽然几乎全社会的人,都出声指责了尼克松,但是朱莉仍然顶住了巨大的压力,站出来声援自己的父亲,并且,她从始至终都坚信父亲是无辜。
1975年,父亲的下台,使得朱莉成为了无人不知的名人,只要一出门,她就会遭受别人的指点,幸好她天性坚毅,并不在乎这些,而且,她的重心已经不在美国了。
尼克松自中国回去后,就经常在朱莉的面前,对中国的风土人情和几位领袖大加赞赏,这让后者一下子对中国心驰神往起来。
这年的12月,一封来自中国的邀请信,突然给到了朱莉的手中,竟然是中国政府邀请她访问美国!她整个人兴奋不已,马上把这一条消息告诉给了自己的父亲。
尼克松得知后,也很开心,鼓励女儿去看一看,还手写了两封亲笔信,要她分别带给毛主席和周总理。
在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的三年后,在“水门”事件发生的一年后,尼克松的女儿以一位普通的美国平民的身份,访问中国。
按理说此事毛主席年事已高,又身患重病,非重要人物,他一般是不会去见面的,可故人之女来访,他还是强撑着接待了她。
见这位老人如此的宽厚慈祥,她不禁向毛主席提出了个奇怪的要求,令毛主席也有些疑惑,那么这个要求是什么呢?
1975年12月29日,美国前总统尼克松的二女儿,朱莉带着自己的丈夫戴维,乘坐着飞机,抵达了中国北京。
由于时区不同,等她们一下飞机,天就已经黑了,中方为表尊重,还是派了数名高级官员,在漆黑的深夜里,凛冽的寒风中,专门迎接了她们。
朱莉很开心地和每个人逐一握了手,一阵寒暄过后,我方官员表示现在天色已晚,不如先去宾馆休息,明天再进行各项事务的访问。朱莉点点头,表示理解,同意了我方的安排。
据朱莉三十年后撰写的回忆录中显示,初到中国,她对一切都非常好奇,那次代父访华,她明白自己代表的,不单单是个人,还有整个美国政界对华的态度。
到了下榻的宾馆,她翻来覆去都睡不着,只是一个劲地和丈夫聊着天,想象自己在见到那位影响了全世界无产阶级思想的伟大领袖时,是何等的紧张。
可第二天,一个非常遗憾的消息,从接待她们的中国官员的口出传出:主席的身体情况不容乐观,现在正接受专业的治疗,这次很可能没办法与她们会面了。
听到这一条消息,朱莉非常的沮丧,在她看来,如若见不到那位思想“巨人”,将是她整个人生的一种损失和遗憾。
在强打起精神,与中方的各方代表见了面,又吃了很多特色、美味的中国菜后,她带着有些失落的心情,在1975年的最后一天,回到了房间休息。
眼看离回国的时间慢慢的接近了,朱莉知道,与毛主席会见的可能性,已经很小了。
所谓“柳暗花明又一村”,命运就是这样,总在你觉得一件事最不可能的时候,它偏偏地就发生了。
中方的人员在深夜,特地找上了她们,礼貌地告诉一脸困惑的朱莉:“毛主席想在今夜见见你们夫妻俩!”
朱莉一听消息,瞬间激动不已,转身回房间整理了一下仪容后,便乘着迎接的专车,去往了毛主席的住所。
在新年到来的前一个小时,她们的车穿过北京城大大小小的街道,看着窗外异国的景色,朱莉难掩激动的神色。
1979年12月31日晚上十一点多,来自美国的两个年轻人,两位美国总统的后代,面见了东方最具影响力的领袖,那么他们会谈些什么呢?
1975年的年末,美国前总统尼克松的女儿,奔赴万里访问中国,受到了中央的特别礼遇。她此番前来,还带着她父亲写给毛主席和周总理的信。
在得知这二位长者都身患重病,行动有些不便时,她本以为这次的计划会落空,没想到,毛主席竟然专门抽出时间,召见了她,这让她深受感动。
不过,这个大胆的美国女孩,居然在和毛主席谈话时,对其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请求,这个请求是什么呢?
刚走进毛主席的书斋,朱莉就闻到了一股浓重的油墨香味,在此之前,她从未在美国闻到过这种味道。
朱莉与丈夫轻轻地鞠了一躬,随即握住了老人伸过来的手,仔细地凝视着这位领袖的面容,和很多画册与照片上的不同,他已经很老了。
朱莉本以为和他的见面,必定是很紧张很严肃的,可出乎她的意料,这位传奇人物非常的随和可亲,在简单的寒暄后,便招呼着他们坐下。
和大多数人不同,毛主席经常在白天睡觉,晚上工作,所以这时,他的精力非常好,也非常的健谈,就像一个平和的长辈一样,与她们闲聊着。
一坐下,朱莉就把尼克松写的信,给了毛主席,毛主席接过以后,递给身边的翻译,让她直接念了出来。
在翻译念信的时候,他全程未发一言,只是凝神听着,等信读完后,他对朱莉说道:“欢迎尼克松先生来到中国。”
同时,毛主席也表示,政治是复杂的,不过他和尼克松之间并不会受其他事影响。
朱莉的丈夫戴维,作为美国前总统艾森豪威尔的孙子,见过不少大场面,所以他并不过于拘束,反而主动对毛主席说道:“我觉得您的上半张脸很好看。”
毛主席哈哈一笑,说自己长了一张典型的“中华脸”,其后的谈话,就在这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
等畅聊到会谈快结束时,毛主席突然对朱莉说,她现在坐的位置,就是她父亲来中国与自己见面时,坐的位置。
听闻此话,朱莉深感荣幸,因为坐在这一个位置的人,曾和面前的老人,共同推进了两个大国的交流,彻底变革了世界。
为了让丈夫也感受一下,她一时兴起向毛主席提了个奇怪的要求:可不可以让她跟丈夫调换一下位置?
1976年2月21日,在朱莉访问中国的两个多月后,她的父亲尼克松再次带着她母亲,以平民身份访问了中国,同样也与毛主席畅聊了100多分钟。
期间,两个老人谈到朱莉,都笑了起来,毛主席回想那次见面,表示:她是个令人印象非常深刻的女孩。
《尼克松之女朱莉:中美间“人民外交官”》.中国日报.环球在线日主席会见来客》.新华社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