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11月28日电——近日,人工智能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京召开,标志着北京大学-TBI人工智能教育研究联合实验室的成立。这一联合实验室的主要任务是利用北京大学强大的计算及多学科研究基础,专注于教育领域人工智能应用研究及相关模型的建立,旨在推动中国人工智能教育的发展,提升教师和学生的人工智能素养。
全国政协副主席朱永新在会上强调,实现人工智能对教育的有效赋能,需首先改善一线教师对人工智能的认知,提升其基本素养,充分发掘赋能潜力。他指出,人工智能应当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并帮助学生减轻学业压力。此外,朱永新还提到,教育应转变人才培养观念,借助人工智能创造新的学习模式,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北京大学副校长朴世龙表示,学校将“数智化+”作为当前“双一流”建设的重要方向,并成立了人工智能发展委员会,统筹全校研究力量。联合实验室的成立被认为是推动人工智能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的一次重要尝试,旨在深化人工智能与教育的结合,推动教学与学习方式的全面变革。
在研讨会上,北京师范大学的董奇教授提到,真正实现教育方式变革的关键在于科学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特别是脑科学的相关研究。董教授认为,这种理解应当与先进技术相结合,包括人工智能,从而有效提升教育效率。同时,图灵奖得主、北京大学客座讲席教授约翰·霍普克罗芬特则指出,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潜力巨大,但需要正确的评估指标来衡量其影响力。他提到历史上曾有黑板和印刷机等技术大大改变了教育方式,人工智能预计将产生更深远的影响。
人工智能的发展正在为教育带来巨大的变化。通过建立基于AI的学习模型,可以更好地理解个体学生的学习需求与习惯,进而实现个性化学习。在此次研讨会上,北大附属中学等多所学校被授予首批基地校,标志着人工智能在教育实践中的初步落地。此举不仅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创新的教学工具,也为学生的学习体验提升带来了新的机遇。
总的来看,北京大学-TBI人工智能教育研究联合实验室的成立,预示着教育与科技的融合正迈向新的阶段。通过持续的研究与实践,这一联合实验室将推动更多教育改革措施的实施,帮助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科技创新人才,为中国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返回搜狐,查看更多